在杭州亞運會即將到來之際,怡寶聯(lián)合浪潮工作室一起做了一期有關中國女排的“微綜藝”。
不論平時有沒有看球的習慣,你都不可能對這個名字感到陌生。
關于她們,國人有太多回憶。童年時在大雜院里搬個板凳,同鄰里們圍在黑白電視前看比賽;2016年里約奧運會奪冠,消息刷屏朋友圈;1984年和2019年,隊伍兩度現(xiàn)身國慶慶典的花車……
從沒有任何一支球隊或是一位運動員,能像女排這樣,很早就成為了中國的精神符號和時代坐標。
電影《奪冠》的編劇張冀形容中國女排不僅是一支隊伍,更是一個時代,“通過一支球隊去拍一部時代史,這是除了中國女排之外,很少有其他運動隊能承載得了的”。
幾十年間,中國女排浮浮沉沉,隊員換了一茬又一茬,有過以下克上的輝煌,也有過失意和挫折。但它對中國人來說,始終有著遠超一項運動、一個隊名的意義和價值。
中國女排制勝的秘訣是什么?支撐她們走過低谷的信心又來自哪里?
怡寶作為中國國家隊官方飲用水,邀請來了袁心玥、龔翔宇、刁琳宇、王媛媛四位女排成員,同她們聊了聊生活里、賽場上許多不為人知的友誼故事,在她們異口同聲的應答聲和默契的肢體語言中,我們或許能找到答案。
女排的故事里,有運動之美、年輕人的激情,也有自我和解、超越和成長,更重要的是,有團結和友誼。
她們的講述揭示了這樣一個道理:的確,競技體育充滿了遺憾和血淚,可只要身旁還有隊友,就永遠有人與人的溫情和感動。你我站在一起,就是女排精神的基石與源頭。
百分之六十的人生
對中國女排的隊員們來說,成為隊友,往往不是一年、兩年的事,而意味著人生的一大半,都要一同走下去。
眼下沙發(fā)上坐著的四名隊員中,有三人的緣分可以追溯至十年之前。
2022年世界女排聯(lián)賽前夕,一行人正在土耳其安卡拉備賽,龔翔宇和袁心玥各自發(fā)了條微博“2012-2022,怎么不是十年呢”,配圖是十年前她們在世少賽奪冠時的低清照片,和十年后在訓練場上的合影。
十年前,龔翔宇、袁心玥和王媛媛三人同期進入國家少年隊。那時她們不過十來歲的年紀,早早離開家人前往外地訓練,每天醒來睡前,見到的都是這群同齡的小伙伴。
如今想起來有許多青澀又有點好笑的回憶,龔翔宇在宿舍看電視劇看到大結局,半夜十二點“哭得隔壁房間的人都聽見了”,王媛媛打趣她,“隊里的小哭包”。
四位女排姑娘在節(jié)目中回憶年少趣事
她們曾在不被看好的情況下,一起為中國女排奪得了第四個世少賽冠軍。后來袁心玥連跳三級,被破格提拔進國家隊。兩年后,龔翔宇緊隨其后。又是兩年,王媛媛也被選入。于是從2017年開始,她們又一次在國家隊團聚了。
從國少隊分開再到國家隊重聚,王媛媛有近四年沒和袁心玥一起打球。
當年袁心玥是她們那批人中公認的拔尖選手,是“superstar”一樣的存在,而在分開的這四年里,袁心玥和龔翔宇拿過奧運會冠軍,也取得了很多好成績。
初入國家隊時王媛媛想過,她們是否會因此產生距離感,但讓她十分感動的是,“并沒有,我、小袁、小宇,我們都沒有變”。
她們之間有分別,有在彼此看不到的歲月里各自抽條成長,但當重新走到一起,感情還像少年時那樣親密和純粹。
刁琳宇則是早她們一批的選手,倒沒有這些共同的青蔥記憶,但她和龔翔宇同樣關系匪淺。
她們共同效力于江蘇中天鋼鐵女排俱樂部,在結束國家隊的集訓后,她們回到省隊仍要一同訓練、一同出戰(zhàn),龔翔宇開玩笑說“抬頭不見低頭見,大寶天天見”。
龔翔宇悄悄記錄下其他隊員答題時的樣子
龔翔宇記得自己剛從青年隊上成年隊時,年紀小,對隊伍也不甚熟悉。而大她三歲的刁琳宇當時已是隊內的主力二傳,“生活上、訓練上,都是刁姐帶著我”。甚至到了賽場上,刁琳宇也會主動將一些好球分給她。
隨著她自身技術的成熟和比賽經驗的積累,她成為同刁琳宇配合最默契的那個接應手。刁琳宇描述起她們打球時的日常,“想要換一個戰(zhàn)術的時候,只要給她一個眼神,她就懂了。”
有那么一段時間,龔翔宇還是那個被大姐姐照顧著的小朋友。
但很快,她也成長為了可以與之共同分擔壓力和責任的大人,龔翔宇回想這個轉變發(fā)生的過程,覺得很感慨。有球迷給她剪視頻,標題如是說:人要哭過幾次才算長大,后來我也像你們一樣把球隊扛在肩上。
女排姑娘們練習時的場景
幾乎從十來歲,從成為一名中國女排運動員開始,她們就每天一起吃飯睡覺、一起訓練比賽,“就像桌上的怡寶水一樣,你不一定會每天喝咖啡、喝果汁,但你肯定每天都要喝水”。
時間是真實生活的依據,不論把時間的尺度放大到十年,或是縮小到某一天,隊友都在她們的生活中占據了相當大的一個位置。
她們共度的時間幾乎占到了生命的百分之六十,這是一種遠超家人的緊密相連,“其實陪伴家人的時間反而沒有那么多”。
時間也會帶來成長。親密不止來自于共同的生活經驗,更源于交織在一起的人生軌跡。
在這條路上,她們每個人都有成長和成就,或是第一個冠軍,或是第一個屬于自己的mvp。有時也會迎來命運的轉折、遭遇突如其來的變化。
而這一切發(fā)生的時候,站在身旁同自己共同見證的,永遠都是隊友。
賽場上,賽場下
作為女排姑娘,沒有什么是比賽場更重要的了。要聊友誼,也繞不開賽場上的相互配合、相互鼓舞。
王媛媛和刁琳宇都在2017年進入國家隊,王媛媛至今對那年她們出戰(zhàn)瑞士精英賽的經歷感到印象深刻。
那是她初入國家隊后迎來的首個大賽,在她心中有著很特殊的地位。更重要的是,在一場對戰(zhàn)阿根廷的比賽中,作為副攻的她,“在刁姐的運籌帷幄中”,獨得20分,成就了她的“巔峰時刻”。
站在賽場上的時候,她們的身份是運動員。此時,還有比在彼此的共同努力下打出好成績、成就對方更鼓舞人心的事嗎?
錄制間隙,女排姑娘們聚在一起閑聊
當然,賽場是殘酷的,不可能事事如意。好在有隊友們的鼓勵和支持,能讓她們迅速調整狀態(tài)、振奮起來。
在這四人中,王媛媛同袁心玥、龔翔宇相識最早,而刁琳宇大她們一屆,相比較下似乎不如她們熟悉彼此,個性也更為靦腆。
但在采訪中,王媛媛仍將刁琳宇作為自己最想感謝的人,以此來鼓勵對方,認可她的付出和努力,“在我們這個新隊伍中,二傳的壓力是更大的。”
刁琳宇聽完頗為感動,捂心口說道,“你是我的怡寶。”
這種支持通常不只有一種形式,而是很多元、多種多樣的。
身為隊長的袁心玥,會把每個隊員表達鼓勵的方式仔細地記在心上:“小宇是用她自己的行動來支撐整個隊伍”,或許嘴上不會多說,但作為接應的她,一定會把下一個球接得更好、更無懈可擊;“對于刁來說,因為她是二傳,她會和進攻人比較積極地去應對某個球”。
王媛媛的方式是主動攬過責任,“會說這個球是我沒打好,不是你的問題”,避免給隊友造成壓力;而她自己既是隊長,也是公認的大嗓門,常常是那個喊口號的角色,一聲應答或是一個擁抱,“大家能夠有給我一個回應,就是最大的鼓勵”。
她們在賽場痛快擊球,揮灑汗與淚,可當她們走下賽場,也不過是一群二十多歲的尋常少女。
游戲進行時,刁琳宇正在“偷看”袁心玥寫在題板上的答案
電影《奪冠》中有個十分動人的橋段,是教練對隊員們說,“去談戀愛吧?!睍r代變了,榮譽和勝利固然重要,但健康、快樂地生活,活出自己的個性和風采也同樣重要。
賽場下的這群女孩是生動的,她們會關心今天點的咖啡是不是好喝、新款手機的性能如何。
會對一米五的充氣大排球感到新奇,喊上一個隊友配合自己傳球,又把手機塞到另一個隊友手中,囑咐對方為自己拍視頻留念,滿溢出來的青春活力。
會在錄制間歇興致勃勃地給所有人推薦美食,“鍋邊糊、豆花粉絲……”在漳州基地集訓時,食堂有時會給她們準備這些特色小吃,“特別好吃,你們一定要去嘗嘗!”
而她們的友誼也是鮮活的。
漫長的集訓過程中,她們?yōu)楸舜藨c生,也在一起度過大大小小的節(jié)日。偶爾會調侃彼此過去喜歡的偶像,訓練累了也會約著一起按摩。
在賽場上的默契延續(xù)到生活中,游戲環(huán)節(jié)問到王媛媛最喜歡的顏色,她給出一個十分“刁鉆”的回答:彩色,袁心玥卻猜的分毫不差。
袁心玥在題板上寫下“五彩”
賽場上,她們作為運動員,用行動和言語相互鼓勵、相互支撐、成就彼此;在賽場下,她們是尋常少女,會嬉戲打鬧、追星購物。
競技體育總會有失敗和遺憾,會丟球、會輸,但因為感受到人與人緊密聯(lián)結在一起的溫情,失敗也不再是灰暗的。
站在一起,直到最后一刻
哪怕不是球迷,你也一定記得2016年的里約奧運會。
在拿到那個舉世矚目的冠軍前,中國女排已經走過很長一段泥濘的路。自2004年雅典奧運會奪冠之后,中國女排和最高領獎臺之間,始終有段距離。
里約確實創(chuàng)造了奇跡。八強賽提前對陣東道主巴西隊,這是一支強大的冠軍隊伍,過去8年中國隊同其交手多次,勝利不是常態(tài)。結果這一次,贏了。
再到決賽對陣塞爾維亞隊,依舊沒有人看好中國隊??芍袊犜俅巍澳骘L翻盤”,又贏了。
人們樂見奇跡的發(fā)生,沉醉于以下克上的激動,并把勝利的原因歸結于女排精神??墒?,什么是女排精神?贏了才有女排精神嗎?
或許恰恰相反。“贏”并不是唯一重要的事,永遠不放棄“努力去贏”的信念和決心才是中國女排最珍貴的地方。
運動場上從不缺少充滿野心、激情和渴望的年輕人,沒有人能永遠贏。但如解說員賀煒所說“如何面對失敗,把人分成了不同的樣子”。
中國女排的隊員們永遠都會為了同一個目標堅定地站在一起
這才是真正的女排精神:“不是贏得冠軍,而是知道有時不會贏,也會竭盡全力。是你一路雖走得搖搖晃晃,但站起來抖抖身上的塵土,依舊眼中堅定。人生不是一定會贏,而是要努力去贏。”
人生不是一定會贏,但只要隊友在身邊,就不怕輸。就會站在一起,直到最后一刻。
中國女排是“長期主義者”,是一代接一代的事業(yè),是一支薪火相傳的隊伍。
里約奧運會時,龔翔宇站在替補席上喊得撕心裂肺,最后奪得冠軍領獎,時任場上二傳的魏秋月曾對她和朱婷說:下屆看你們的了!
身處其中,她們每個人都對“團隊”有著極深刻的理解。
龔翔宇形容團隊像筷子,一支隊伍12個人,少一個人就是單數(shù),而單數(shù)的筷子是湊不成對兒,夾不起東西的。刁琳宇則覺得隊友們人人像一顆石榴籽,抱在一起,才是一顆完整的石榴。
說回友誼,袁心玥眼睛瞥見桌上放著的怡寶水,想到一個十分巧妙的比喻:她們的友誼就像水一樣,是純凈的、流動的,但也是緊緊凝聚在一起的。如同裝著水的瓶子,可以是各自形態(tài),而當她們的友誼匯集在團隊中,也同樣可以被塑造成任何樣子以對抗外界。
女排姑娘們的友誼,如水般純凈
在杭州亞運會和巴黎奧運會即將到來之際,女排精神又被重新提起,中國女排也再次肩負起國人的諸多期望。怡寶作為中國國家隊官方飲用水,始終與中國國家隊站在一起,相伴而行,助力中國國家隊取得佳績。
留言分享令你印象深刻的中國女排賽事
隨機抽取贈送怡寶水一箱